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天探星”实践团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航天学子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于8月15日至18日,组织“飞天探星”实践团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倾听宇宙声音,探索星际奥妙——中国天眼
8月15日,实践团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介绍:人民科学家、中国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带领团队从零开始,面对资金短缺、技术难关、环境恶劣等诸多挑战,历经20余年,最终建成落成当今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宏伟的工程从构想变成了现实,中国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推至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实地参观和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国天眼的科学意义与技术突破,体会到国之重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领悟到科技赋予时代的力量和创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大家也更切实地感受到了以南仁东为代表的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这成为激励实践队员孜孜不倦热情学习、矢志不渝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播撒星星烛火,点亮航天梦想——航天科普
为了普及航天知识,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理性求知、勇于探索太空的热情,16日上午,实践团赴平塘县金盆街道苗二河片区综合文化站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航天科普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进行航天知识科普。在交流互动中,从星星的诞生到行星的运行,再到火箭的发射和空间站的构造,向孩子们揭露着宇宙的奥秘,孩子们清澈又好奇的眼神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耀眼夺目。相信此时,那颗热爱航天、勇于求真的种子已经被种下,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叩响航天事业的大门。
随后,实践团成员开展制作简易水火箭教学活动。从剪裁矿泉水瓶到粘贴彩纸,孩子们动手操作、兴致满满,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火箭命名为“科学家号”“飞天号”“梦想号”等等。画火箭,贴五角星,用卡纸制作国旗,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朴素而深切。
户外放飞环节将活动推向最高潮,在响亮的倒数声和欢呼声中,小火箭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期望与愿景腾空而起,犹如中国的航天事业飞天穹宇、逐梦苍穹。
最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小火箭和实践队员亲切合影,希望有一天,他们的梦想会像今天亲手放飞的水火箭,穿越蔚蓝的天际,绘出一道绚烂而悠长的希望之轨。
三、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革命旧址
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16日下午,实践团赴贵阳市息烽县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特务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一所秘密监狱。走过一间间狱房,看到曾经残忍杀害革命先烈的“猫洞”,实践队员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仅仅从讲解员的讲述,那些惨绝人寰的刑罚就足以让人胆寒。然而,共产党人从不屈服,在狱中成立秘密党支部,一直与国名党反动派斗争,且被关押的党员无一人叛变。他们的精神犹如黑夜中的明火,照亮着整个集中营,这一刻,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另外,实践团来到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学习了邓萍烈士和“红军菩萨”龙思泉烈士的事迹。陵园里有一面墙,上面镌刻着烈士的名字,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时只有13岁,他们跟着党走上长征的道路,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
枪林弹雨能夺走红军战士的生命,却夺不走战斗意志;折磨虐待能摧残共产党人的肉体,却摧不垮坚定信念。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打下了红色江山,让旧中国焕发新颜。作为青年学子,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四、回顾伟大转折,传承长征精神——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一部壮丽的史诗,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最为绚烂的篇章。17日,实践团来到遵义这片英雄的土地,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及遵义会议纪念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重要会议和战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长征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陈列馆、会议室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室等场所。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领略了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遵义会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遵义会议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心,落实于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重拾美丽乡愁,感悟乡村振兴——花茂村
“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花茂村时发出的一句由衷感叹,让这个黔北小村的人民群众找到了乡村振兴的真谛。18日,实践团成员来到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进行实地的走访调查,领略“乡愁文化”,聆听当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花茂村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合,形成了以陶瓷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由贫困村向新农村的转变。
实践团成员来到花茂村的第一个农家乐——“红色之家”。“红色之家”是花茂村的名片,也是花茂村乡村振兴的缩影。
花茂村的陶艺文化由来已久,实践团参观调研“母氏陶艺馆”,并采访到了非遗传承人母先才先生。第四代传承人母先才先生,响应村子产业结合的号召,转变经营模式,大胆的新转型,为非遗土陶艺带来了新的生机。
“我从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手艺,如今我已从业土陶工艺四十余年。未来,我打算培养学徒,让更多人体验土陶制作,了解这门手艺。”谈到未来,母先生如是说。我们也相信,那百年前龙窑悠悠的烟火,会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穿过绵绵的百年时光,继续以新的方式,飘扬在花茂村的上方。
此次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入贵州,见证了“大国重器”的铸就之地,点燃了乡村留守儿童的航天梦想,瞻仰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回顾了遵义会议历史重大转折,探寻了以花茂村为代表的中国乡村振兴的典型缩影。实践团青年学子在“眼见、亲历、深谈、思悟”中,树立报国凌云志、铸造科技强国心,心怀“国之大者”。未来,大家将以充满朝气、奋发有为的姿态,当好新时代答卷人,把人生理想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
实践感悟:
陈世源:“天眼之父”南仁东跋涉在大山深处十余年为天眼选址,面对领域的空白、技术和工程上的巨大难度,南老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直至拼搏超越。最终,中国天眼的建成落成创世瞩目,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让我想起了西工大“为国铸剑,隐姓埋名”雕塑,想起了学校一直坚持“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我更应该筑牢信念根基、彰显青年担当,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当中。
赵子龙:在遵义追寻红色足迹,在天眼看向遥远太空,以红色记忆筑牢思想根基,以蓝色星空砥砺航天报国之魂。这次贵州之行让我感悟到了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内涵,也领会到“时代楷模”“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先生所彰显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西工大的一名研究生,我会牢记嘱托,不断提升个人科研能力,为早日实现我国航天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洪志鹏: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力量与科技创新的魅力。在遵义会议旧址,我领悟了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独立自主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天眼,我感受到建设者的坚守与奉献,激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此外,花茂村的振兴案例展示了党的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这次实践不仅增强了我的历史使命感,还激发了我投身祖国建设的信念与热情。
彭旭东:国之重器“中国天眼”让我震撼,宇宙奥秘无穷,航天事业是光荣而伟大的。我们为留守儿童开展航天科普活动,亲手制作火箭,我心中满是成就感。遵义是一座充满英雄的城市,我党在遵义转危为安。遵义会议旧址、息烽集中营和红军山等等让我深刻反思,我们必须保持革命精神与革命斗志。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也更加坚定了航天报国,为国铸剑的决心。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天探星”实践团贵州队
审核:韩冬
(正文已经结束)
推荐阅读:叶紫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相关新闻
- 2020-01-03·出口美国产品责任险
- 2020-03-22·全季报废百万资产,背后真相引人
- 2020-04-06·手机巨星的坠落和未来
- 2020-04-20·5G手机普及就看它!vivo
- 2020-04-26·腾讯手机管家推出7.0版本,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