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健身房的宿命
负债、欠薪、欠房租,仿佛是大部分健身房的最终的宿命,就连最早引入连锁健身模式的浩沙健身,也没能逃开关店的命运。
浩沙智能健身馆
近日,在全国拥有多家门店的浩沙健身陷入新一轮的关店风波,北京、天津、成都等地的门店陆续关闭或者转让。在频繁关店背后,则是浩沙健身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施洪流、施鸿雁多达12亿元的债务危机,二人已于2019年5月被列入失信人被执行人名单。实际控制人债务压顶,浩沙健身也如履薄冰。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浩沙国际上市时,除了涉及健身俱乐部,还持有及经营中国最大的室内运动服饰品牌,以及国内知名泳装品牌等。
浩沙系在资本市场的崩盘,某种程度上也是其作为传统健身房,在行业巨变时的反应。
健身房
这个行业正面临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因素,大部分核心地区的健身房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传统健身房还像以往一样拉新客户越发困难;另一方面随着资方的介入,给了新型健身房更多机会,并为其提供了正向现金流,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加青睐新型健身房的社交属性。再加上一些有能力且不屑于健身房授课模式的资深教练们纷纷开起了私教工作室,使得传统健身房流失了大量优质教练,也对其造成了一定冲击。
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健身房总数达4225家,私教工作室更是多达9411家,远超其他城市。
青年人在健身房
自2017年起中国的健身会员数量增至近900万人,同比增长14.97%,而同期的健身房却开始相继进入倒闭阶段。“健身市场肯定是存在的,随着城镇化和收入的增长,健身肯定会蓬勃发展。但是,如何满足供需,是所有健身房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健身房在中国发展的20余年,和其他零售行业不同的是,传统健身房储值卡式的现金流模式,缺乏运营和维护,让健身房的抗风险能力更弱。“传统健身房做的都是地产和现金的生意,预售年卡可以获得远超地租成本的收入,再用预售现金流开新店,以此循环。可一但新店拓展不顺,现金流就大受影响,整个健身房的收益都面临风险,也就导致了健身房老板跑路的行业怪象。
随着互联网健身房的兴起,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团操课基本上都是按次售卖,以及赠强团体的趣味性体验。
课程单价较低,按次付费,也大幅降降低了用户的决策门槛。但谁也不能保证,新型健身房此后就是一路坦途。
(正文已经结束)
推荐阅读:旗龙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相关新闻
- 2019-09-03·男篮没退路!小组末轮迎生死战
- 2019-09-03·当国歌响起,这个5岁的男孩,保
- 2019-09-03·常见的室内十大观花植物,好看又
- 2019-09-03·为期一个月!杭州启动住房租赁市
- 2019-09-03·好开店第一场内招会圆满召开!